靈魂的轉移一從安東尼奧·曼奇尼的一幅畫談起⋯⋯

Cen Long

7/15/2016

By Antonio Mancini

一幅畫所蘊含的精神內涵愈深就越能打動觀眾的心,無論是抽象或者是具象繪畫,其作者都希望能夠借作品與觀眾神交,也就是以繪畫語彙同人們進行思想溝通。

義大利19世紀末的畫家安東尼奧· 曼奇尼(Antonio Mancini, 1852-1930)就像是一位通靈的魔術師。他能夠將所描繪形象的靈魂注入到畫作裡,使觀眾能清晰地領略它的存在。我第一次接觸曼奇尼的作品時,真是感到非常震撼的;他畫中人物的眼神緊緊吸引了我,令我久久無法釋懷。這幅<Ilchierickhetto, 1905-1910>的小油畫,描繪了一位在彌撒時的祭童半身像。畫家抓住了聖樂響起的瞬間,從畫面上看到祭童屏住呼吸側著頭向教堂上空張望,灰色的瞳仍閃爍著純真而崇敬的光芒,在這一時刻,他的心中只有上帝的存在。他用左手舉著燭台,身體幾乎隱入似有玻璃窗和壁牆的反光和許多燈火的朦朧背景之中。當你看完這幅畫後很久,也許會記不起畫家的名字,但我肯定這孩子那充滿期望和虔誠的眼晴,尤其是那裡面兩點小小的恰到好處的高光,定會使你終生難忘。曼奇尼在作此畫時的過程就是一系列靈魂的發現,攝入,複製、再現的行為,是一次真正的靈魂轉移。



畫家在創作的時候,一直是在對所描繪的對象進行各種訊息的篩選和取捨。除了形體、結構和色彩構成等等的外在形式的考量之外,主要是盡量深入思考所要描繪的對象的精神層面,內心裡不斷地與之交流以獲取自認為是正確的決定,然後選擇一個最完美的構思,圍繞著這個構想來完成作品。之外還要選擇使用最合適最恰當的藝術手法來進行塑造。如果幸運的話,這些被描繪對象的靈魂就會存活於藝術家的作品之中。難怪有人會聽到在美術館收藏的那些名畫中的人物會在夜晚出來聊天,當然也有人在夜間聽到了畫裡,樹葉隨風搖曳的譁然和大海的濤聲,甚至羅斯科(Marcus Rothkowitz, 1903-1970)抽象繪畫的大色塊裡會有暗流湧動。

By Antonio Mancini

By Antonio Mancini

畫畫的目的是畫精神而不是畫現象。要做到這一點,沒有很深的人文修養和豐富的人生閱歷是很難辦到的。當今有不少人認為,一幅畫,畫得越細緻,質感越真實,越是磨得光溜溜的就是好畫。說實話,那樣的作品,死板得如四流照相館拍出來的一樣,可以說一點靈魂也沒有,有的只是作者的平庸和討喜之心而已。


不論是西方還是東方繪畫,都同樣非常講究筆墨功夫,這是共通的。因為這是讓畫家的思想得到充分體現,使作品具有靈魂的唯一重要手段。中國畫注重勾勒、皴擦、點染,起筆、落筆,線條的轉折,承上啟下,互相照應,講究力透紙背等等。而油畫一樣是非常講究用筆的,哪一筆先畫哪一筆後畫,一塊顏色要覆蓋另一塊顏色之前,先要鋪墊什麼樣的底色,是趁濕畫,讓不同的顏色筆觸柔和相混還是等乾後覆蓋,用筆的時候,應該掌握怎樣的力度,挑一下,點一下,揉一下,擦一下效果會大不相同。筆鋒有時用側面有時用正面。畫樹的枝幹和叢生的雜草時,用筆同國畫一樣理性地事先安排好每條樹枝或每一根草的長短、形象和相互穿插的走勢,越是出現複雜的層次,越是要避免平行重複。枝桿的勾畫要挺硬乾脆有力,不能拖泥帶水,講究起筆落筆。樹的枝椏分叉絕對不可以安排成對襯的三根叉狀的放射⋯⋯等等。不講究筆墨的畫絕不是好畫,這關係到畫家的功力,關係到畫家和工匠的差異。我們在津津有味地欣賞中國書法和中國畫筆墨的同時,也應該用同樣的眼光和方式去欣賞油畫才對。

再來看看曼奇尼的技法;他使用了許多一般畫家忌諱的細碎筆觸來塑造男孩的形象和背景,一切看似一片凌亂,但稍退遠一點就能感覺得到孩子是凸現在一片金燦輝煌的教堂燭光之中,還能感覺到蠟燭火苗在影影綽綽地飄忽,整幅畫中的空氣都在微微地顫動。孩子頭上戴著的花冠和脖子上的紅圍巾也在閃爍著。至於主體和背景關係的處理更加微妙;畫家用有力的幾筆黑褐色就把孩子從一片混亂的空間中托凸出來,但是又與整體環境氣氛十分融洽。曼奇尼創造了一個經過他預先布置好的看似無序卻有序的局面,並以深藏不露的關鍵大結構牢牢地掌控住,並由此產生了極具動感和光感的神奇效果,這就是曼奇尼作品的特色。他獨特的、碎細的但是有彈性充滿神經質的筆法和造型以及微妙的冷暖色調,以面積大小和筆觸不盡相同的分配方式營造的光線閃爍的效果,是普通畫家根本無法做到的。一直以來,畫家們所描述的對象和事物永遠大致相近似,但一流畫家和平庸的畫家就是不一樣!就如同聽京劇,演出同一個曲目的時候,內容一模一樣,但大師梅蘭芳與小地方劇團的角色有著不可逾越的天壤之別。

曼奇尼還有許多了不起的畫作,它們有著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都有鮮活的靈魂所附,鮮活生動無比。他的一生大半輩子是貧困的,經常靠朋友接濟,雖然有時也能賣一點畫過生活,但直到一戰結束後才稍微安定下來。他曾在法國生活,與馬奈(Édouard Manet, 1832-1883),薩金特(John Singer Sargent, 1856-1925)相識交好,薩金特自嘆不如。所以人們稱他是一位窮苦但偉大的畫家。